首页 > 百科 > 正文

对话叶晓阳:选专业还是选学校?志愿填报如何通向“光明的前途”

2023-07-03 15:29:56来源:新黄河客户端  

“叶老师,我考了xxx分,能不能帮我选一个合适的志愿?”今年是叶晓阳第八年为高考生提供免费志愿咨询,这个问题出现的频率仍然很高。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叶晓阳是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经济实验室访问教授,本科和硕士毕业于北京大学,博士毕业于密歇根大学,曾任普林斯顿大学和布朗大学教育经济学博士后。多年来,他试图用行为经济学和人工智能改善学生的教育决策。

2016年,他在密歇根大学念博士时,由北大教育学院副教授丁延庆带队,在宁夏进行高考志愿填报研究。他们通过巡回讲座、发放自己编写的志愿填报手册的方式,试图填补考生在志愿填报方面缺失的信息,减少“高分低录”的可能性。

这个项目被命名为“我们都有光明的前途”(TheBrightFutureofChina),叶晓阳对高考志愿填报的研究一直持续下去。离开宁夏后,他面向全国考生,提供免费志愿填报咨询,收获了更多样本和经验,更加深入了解各地的高考填报制度。

今年,1291万人参加高考,是有史以来报考人数最多的一年。叶晓阳说,开始考虑高考志愿的时候,一定要问自己的三个问题:是否了解清楚自己的兴趣、偏好、未来规划?是否收集完备和大学、专业相关的数据?是否掌握一定程度的高考志愿填报方法?

高考志愿填报,在一定程度上左右着考生的未来。18岁的少年,如何在人生的第一个抉择中冷静思考,精心分析,这是一场“大考”。填报志愿的过程是一次认识自我的机会,“光明的前途”也在等待着考生。

志愿评估AI系统上线

叶晓阳是重庆人,今年,他开发的志愿评估AI系统首先面向重庆考生开放。“系统可以匹配21864个招生院校-专业中的41.6%,模糊匹配上79.9%。除了历史上第一次到重庆招生的大学,其他院校-专业的录取概率基本都能做到有迹可循。”

他将等位分的准确换算称作高考志愿填报的核心技术,基于此开发了志愿评估AI系统。等位分,用他在论文里发明的词叫equatingscore,即通过相同排名,将跨年不可比的分数,变成可比的分数,这样可以用来预测被某一个院校-专业录取的概率。比如,同样是排名12345名,2022年高考500分,2023年高考则是550分,这意味着排名相同时,2023年的550分相当于2022年的500分。

等位分科学性的成立,还需要考虑到变量因素:参与高考排名的人数(即参加高考的人数)不变;相同排名的购买力(比如招生计划人数)不变;群体志愿填报偏误的分布不变(比如大小年)。

将分数与意向志愿填进系统,可以换算出填报成功的概率。“由于目前可得的数据是院校—专业层面的加总数据,录取概率是否精准并没有那么重要,或者说,录取概率本身是否有用,也是可以讨论的。”考生将完整的志愿表填好后,系统可以对志愿表做出整体的评估,大体判断志愿表的整体可行性。

“在可以遇见的未来,人工智能在志愿填报上还是有非常好的应用场景:预测录取概率及预警录取风险;基于不可观测的偏好的个性化推荐;志愿表优化。”叶晓阳说。

2016年,叶晓阳及团队在宁夏做项目时,宁夏官方为他们提供了完整的数据支持,每年的数据清晰明了,但跨年之间的数据管理并不具备系统性,需要进一步梳理。“不过,相比现在只能从公开渠道收集信息,当时简直像天堂一样。”

两万多个不同的院校和专业,数据比对工作量庞大,理论上,其他省份的数据在系统中都能进行评估。但是,由于每年的数据形态不同,大量的数据收集和整理工作琐碎复杂,尤其是有的专业更改名字,会导致数据匹配错误,需要人工进行纠正。这也是叶晓阳没有大范围推广AI系统评估的原因。

“比如说,今年某医科大学有6个临床医学专业,而去年只有1个,将去年的临床医学录取分匹配到今年这6个不同的专业上,算法在抓取信息时,可能出现匹配错误,这需要花费大力气手动修正。”叶晓阳说,志愿评估AI系统目前还在摸索阶段,希望未来有机会能够大规模推广。

建立自己的“专业壁垒”

在高考志愿填报过程中,如果说填报策略是“术”,兴趣和偏好可视作“道”。

如今,市面上的高考志愿填报咨询机构大多会在填报之初,为考生做一次兴趣测评,号称可以测出未来的职业倾向。叶晓阳认为,这种测试表的有效性并不高。

专业的平均发展前景、兴趣、能力,是考生衡量自己适合哪个专业的方法。“如今,大家对于专业前景过分看重,我的建议是,在专业选择上,这三个因素起码要占据两个。”

最近,网络上对于“报考要选择专业壁垒高的方向”呼声较高,即需要掌握独特的专业能力,才能在对应的岗位上工作。“这只考虑到专业的发展前景,但考生是否真正对这个专业感兴趣,并在这一方向上发挥出自己的能力优势,是需要综合考量的。”叶晓阳认为,专业课程本身学习的难度,包括考生本人和专业的兴趣匹配度,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未来发展。

“你的规划是搭热门专业的便车,找到一个平均前景还过得去的工作;还是拥有足够的勇气,用自己的能力建立护城河,拥有属于自己的‘专业壁垒’,这是值得思考的。”长期观察中,叶晓阳注意到,考生普遍认为的困难在于报考策略和院校信息,已经充分了解自己的兴趣和能力,但在报考时,考生最容易忽略的就是兴趣和能力。另一种情况是,高中毕业后,学生还不清楚自己喜欢什么,想要什么。

每年报考时,家长都会四处打听各专业的情况,有的还会替考生决定专业选择。“无论什么家庭背景,我对所有人的建议都是,听学生自己的。家长可以帮忙收集信息,但最后做决策的,我希望是学生本人。”

“无论是父母、老师、同学、专家,甚至是付费咨询,我的建议是可以参考,但最后需要考生自己做充分比对,再做决定。”叶晓阳常常嘱咐考生,大学是学生自己去读,别人只是“背景音”。

高分低录与低分高录

过去十年,叶晓阳和北大教育学院副教授丁延庆的团队重点研究主题是教育扶贫。基于宁夏回族自治区高考数据研究发现,贫困学生更容易出现“高分低录”,这一现象在高分考生中更为明显,这是因为贫困学生更加缺乏充分的信息和指导。

“高分低报”是导致“高分低录”的直接原因,信息的缺失造成了“高分低报”以致“高分低录”现象的出现。贫困学生缺乏对院校和专业信息的真实观察,仅能根据院校和专业的名称等基本信息,获知院校和专业的水平。

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本人的努力和用心完全可以弥补不足。

信息差异分为两方面,一是对于基本规则不了解,另一个是缺少足够的信息。以山东为例,山东省教育招生考试院官网发布的《山东省普通高校招生志愿填报百问百答(2023版)》中提到,从近三年的退档情况看,体检不符合要求成为最主要的退档原因,其中尤以色盲、色弱更为突出,是退档的首要原因。

叶晓阳制作的去年和今年山东高考分数分布对比图

“院校、专业对于报考的条件是完全公开的,退档的大部分学生,因为不了解规则而盲目填报,这是很可惜的。”由此可见,家庭背景并不是科学报考的决定性因素,相对弱势的家庭可能缺少所谓的社会资源进行咨询,但对于足够勤奋的学生来说,充分利用好官方数据和信息,已经能够填出不错的志愿。

高分低录让考生失去更好的机会发挥潜力,由此带来的心理落差,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难以磨去。“我们做了大量考察,很多高分低录的学生,在大学里投入度更低,这个时候调整心态是第一位的。”

在外界看来,与高分低录相对比,低分高录的考生总是令人羡慕。然而,在叶晓阳的研究观察中,低分高录的考生并不容易就此获得“开挂人生”。这些考生在大学中成绩排名往往比较靠后,很难抓住大学提供的机会,甚至在求职时都会造成负面影响。

叶晓阳观察了一些并不是名校出身,最终发展不错的学生,从长期的时间线来看,学校本身给予的学习资源以外,他们充分利用了更多其他的学习机会,用来弥补高分低录后带来的潜在负面影响。无论是高分低录还是低分高录,学生进入大学后,积极向上的心态,抓住机会谋求发展的勇气,才是未来发展的核心力量。

“好专业”不一定真的“好”

“如果你给你的孩子选专业,你会推荐哪一个?”叶晓阳回答:“我不做推荐,没有人人适用的‘好专业’。”

除了分数足够高的考生,对于绝大部分学生来说,学校、专业、城市,只能选择其中一个或两个。叶晓阳介绍,最近一位向他咨询的考生分数很高,对于某个专业兴趣强烈,但从排名来看无法选择此专业全国排名前三的学校,为了录取到心仪的专业,只好在学校和城市上妥协。学校降档保证专业,这是一位对自己有着清晰规划的学生。

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是叶晓阳最喜欢的考生。2017年,他对宁夏的一名考生进行一对一志愿填报辅导,她的志愿很明确,华东师范大学和陕西师范大学二选一。她喜欢中文,分数可以在陕西师范大学任选专业,如要选择华东师范大学,则面临着调剂到其他专业的风险。依靠叶晓阳的AI系统预估及其他综合分析,最终填报华东师范大学并成功录取。“在上海度过四年的大学时光,对于她来说是珍贵的经历。”去年,《人物》杂志刊发了一期叶晓阳的专访,这位考生看到文章后联系上他。“一瞬间非常激动,久别重逢的感觉。通过我的努力改变了一个人的发展道路,这是极大的满足。”

对于山东考生,叶晓阳提出几点建议。他将去年和今年的山东高考分数分布情况做出数据图,从图片来看,这两年高考分数分布基本相当,意味着今年报考时可大致参考去年的报考情况。他还提醒山东考生,要充分利用官方数据,如《山东省2022年普通类常规批第一次志愿投档情况表》《山东省普通高校招生志愿填报百问百答(2023版)》。此外,山东省教育招生考试院还发布了两则报考视频,也需仔细观看。

据叶晓阳观察,低分考生对于志愿填报更加不在意,但低分考生更应该认真填报,低分段的志愿质量差异更大,需要考生抓住选择的机会。

“一定要了解规则,一定要收集官方数据,一定要计算等位分,尽可能地使用‘冲、稳、保’的填报策略。”叶晓阳说,做到这几条,报考志愿不会出现太大的问题。

“不论选择什么专业,在大学期间,甚至毕业后,尽可能找机会学好语文、英语、数学、计算机。不论去什么学校,秉持开放积极的心态,寻找和争取机会,融入大学生活,融入社会。”叶晓阳说,高考志愿只是下一段征程的开始,志愿填报过后,考生需要迅速调整,做好大学入学准备。

新黄河记者:刘瑾阳

标签:

相关阅读

相关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