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科 > 正文

“秋膘”容易贴出“三高”?医生提醒:这些症状要小心→

2023-08-05 16:44:33来源:央视财经  

俗话说:“秋冬进补,来年打虎”。立秋将至,早晚渐凉,按照“贴秋膘”的习俗,白切肉、红焖肉、炖羊肉、炖鸡开始活跃在大家的餐桌上,但是殊不知这样的“乱补”“错补”不仅容易发胖,还会导致血压、血糖、血脂异常。“秋膘”为啥会贴出“三高”来?立秋到底该不该进补,饮食上又该注意什么呢?


(资料图片)

为什么“秋膘”容易贴出“三高”?

苦夏环境消失

秋补的习俗产生与古代生活状况相关。古时物质条件普遍较低,防暑降温设备少,夏天常常热得没有食欲,消瘦乏力。立秋后饮食需要增加“油水”,以抵御即将到来的寒冷。如今食物品类丰富,防暑措施多,越来越多的人营养过剩,过度进补反而会导致肥胖等健康问题。

天气转凉刺激血管收缩

天气变凉,使得血管受到刺激而发生收缩,导致血压上升,此时如果饮食不注意则会增加血管的负担。另外,立秋后出汗减少,人体内津液增多,血管压力增加,容易被“三高”找上门。如果已经是“三高”人群,则有可能进一步加重病情。

温度适宜让人胃口大开

秋天天气转凉,肠胃功能加强,人们食欲随之旺盛,容易吃多吃错。

刚刚立秋湿气仍然很重

秋已至,暑未消。立秋时节,人体阳气内收,体内的湿气仍然很盛,此时容易湿浊困脾。当脾的功能下降,就不能很好地把吃下的食物转化成水谷精微,营养全身。如果在此时“乱补”,会进一步加重脾的负担,体内的浊气排不出去,湿浊黏腻在血管中,会进一步加重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

两类体质特别容易补出问题

脾虚湿盛

脾虚湿盛的具体表现:神疲乏力、肢体沉重、面色萎黄或苍白、不思饮食、腹胀、大便黏腻、肢体浮肿、恶心呕吐、舌体胖大、舌有齿痕、舌苔白腻。

阳气内收异常

立秋开始,万物收敛阳气,人体也是如此。健康人阳气内收是没有表现的,但正气不足时,阳气内收就容易出现一些症状。阳气内收异常的表现有:头晕、耳鸣、口腔溃疡、咽痛、口干、积食等。

有上述这些症状的不适合“贴秋膘”。

立秋吃茄子,能降火除燥防“三高”吗?

民间有“立夏栽茄子,立秋吃茄子”的说法,茄子味甘性寒,具有清热的功效。在这个季节吃茄子有一定的降“火气”、除秋燥等作用。

立秋吃山药,有助于降“三高”吗?

山药含有多种营养元素,具有补脾益肾、益气养阴的作用。山药的升糖指数较低,不属于高油、高热量食物,适宜秋天食用,对“三高”患者友好。山药虽然是药食同源的食物,但不要过于夸大山药的食疗价值。

立秋后吃南瓜,可以健脾胃、降“三高”?

南瓜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有增加饱腹感、促进肠胃蠕动,预防便秘的作用。尽管南瓜中的膳食纤维和南瓜多糖可以控制餐后血糖上升的速度,但南瓜中也含有大量的淀粉和糖。糖尿病患者如果大量吃南瓜,尤其在主食不减的情况下,是不适合的。

立秋后该如何进补,远离“三高”?

了解自己的体质,需要进补时再进补。一般来说,形体肥胖、脾胃虚弱、容易腹胀、大便不畅的人群不太适合进补。

要先通再补,避免饮食积滞。

刮痧是较好的通畅身体气血的方法,比如立秋之后在膻中穴上进行刮痧,可以起到开胸散结、通调脾胃的作用。

医生提醒:“秋补”并不是盲目地进食大鱼大肉,要根据自身的特点,“补”对症,才能减少冬病的发生,远离“三高”。

标签:

相关阅读

相关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