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科 > 正文

看点:保险业大事件!寿险3.5%时代将落幕,影响多大?新周期开始?

2023-06-14 14:14:18来源:券商中国  

寿险3.5%的预定利率,持续近10年后即将落幕。

国内寿险业曾于1999年经历过产品利率一夜调降至2.5%,在2013年费率市场化改革后,普通人身险产品预定利率上限稳定在3.5%以上。

预定利率是人身保险产品定价的关键因子之一,这个因子的调整,往往备受关注。简而言之,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预定利率上调,代表保险产品消费者更加受益,而保险公司的负债成本则增加,反之亦然。


(资料图片)

3.5%时代一晃近10年过去了,如今接近下调时刻,将开启一个新周期。这对于保险行业、对于消费者又将意味着什么?

停售倒计时

近两三个月来,咨询过保险产品的消费者时不时都会接收到销售人员发来的信息。

特别是近期,银行存款利率下降后,保险销售人员活跃度骤增。“保险和定存都要在6月降息了,您如果有资金短期不用可以先买点保险,3.5%利率的最后一波了。”“银行降息了,3年期(定存利率)已经2.85%了,所以保险应该也就这一两周就降了,您看看啥时候有时间买。”

一家大型银行理财经理正在抓紧联络他服务的客户,表示留给客户考虑的时间不多了,现在利率3.5%的保险产品已经越来越少,有的已经停售,很可能所有3.5%利率产品到6月底就会停售。

“可以把钱存到我们这儿来,保险的利率现在比银行高。”某大型寿险公司保险代理人老杨近期向华女士说。

虽然市场上在“炒停售”,但目前监管部门尚未明确停售时点。据券商中国记者从多位保险公司精算师处了解到的信息,3.5%预定利率的寿险产品停售的最早时点是今年6月底,也有预期会在7月底、8月底,最终还要等待监管部门新规正式下发。

报备新产品利率降至3%

多位保险公司精算师向券商中国记者表示,在密切关注保险预定利率新规流程的最新进展情况。

监管部门往往通过下调责任准备金评估利率,再引导保险公司下调预定利率。目前监管部门还未正式发文,但接受采访的保险公司人士反馈,已经有一些窗口指导的信息可以了解趋势。

一家大型保险公司精算负责人告诉记者,5月中旬起“利率3.5%的产品已经不批了”。

另一保险公司总精算师表示,在目前阶段,新报备产品的预定利率都要在3%或以下,3%以上的肯定不能再通过备案。

记者从多家寿险公司精算负责人处了解到,近两个月来,多家寿险公司都在做新产品的备案准备,并按6月底的时间窗口安排工作,但会有些不确定性,任务太艰巨。

一家中型寿险公司高管表示,今年保险监管部门多次强调负债成本调整,预定利率调整已经是大势所趋。他表示,今年一季度开门红结束后,他所在的公司就已经主动调整利率,新开发报备的产品中已经没有利率3.5%的了,全部都改为3%。

从长期看,业界表示,给消费者利益下降后,保险公司竞争焦点要从产品转向客户。“以前我们都比拼产品,很在意是给客户3%的利益还是3.5%的利益,但客户不一定那么在意0.5个百分点的差异,而是更关心这个产品到底能解决什么问题。”一家中小寿险公司总裁曾向记者说,在降低预定利率和客户需求更多元的趋势下,保险公司不能只是给客户的利益出现下降,而是通过产品功能和服务设计去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

消费者如何选择?

保险产品预定利率下调之所以受到关注,是因为与消费者利益相关。

需要注意的是,预定利率不等于客户实际获得的收益率。3.0%预定利率的保险产品并不等于客户就能拿到3.0%的收益,由于要扣除一些成本费用,因此实际收益率可能在3.0%以下。

通俗地说,在同等条件下,预定利率越低,则意味着保险产品越贵,带给消费者的利益也就越低。

预定利率从3.5%降至3.0%,相当于保险产品涨价多少?东吴证券非银团队测算,当预定利率从3.5%下调到3.0%后,年金险、终身寿险、定期寿险、两全险和健康险对应毛保费涨幅分别为18.4%、19.5%、3.5%、7.5%和16.4%。短期险和保障功能更强的长期险产品对于利率敏感度相对不高。

在预定利率下调预期之下,3.5%利率的保险产品迎来一波销售高潮。毕竟,不少人还记得,2019年10年期以上年金产品利率由4.025%上限下调至3.5%之后,就再也买不到4.025%的保险产品。

消费者要不要“赶紧买”预定利率3.5%保险产品?一位寿险公司总精算师认为,从趋势看,未来确实很难再指望有高收益保险产品重现,不过消费者要结合自身情况考虑。如果本身就在考虑购买保险或者确实有配置需求,比如有长期不动的资金,可以考虑购买保险来锁定收益。不建议盲目跟风购买不符合自身需求的产品,否则将来退保会得不偿失。

近10年之间“从升到降”

此前,我国人身险预定利率经历过多轮调整。

在1999年以前,我国寿险公司所经营的产品大多与央行基准利率挂钩。在当时银行高利率情况下,保险公司推出了很多高预定利率的保险产品,有的保单预定利率甚至超过8.8%。但是,1996年5月至2002年2月不到6年时间,央行多次下调基准利率,一年期存款利率由9.18%降为1.98%。

1999年6月,原保监会发布《关于调整寿险保单预定利率的紧急通知》,寿险保单(包括含预定利率因素的长期健康险保单)的预定利率调整为不超过年复利2.5%。这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利差损问题的蔓延。

2013年起,金融机构贷款利率下限放开后,人身险费率市场化改革也拉开帷幕,保险产品预定利率监管有所放宽。传统险预定利率提高到3.5%的同时,各保险公司还陆续研发推出预定利率为4.025%的年金产品。万能险、分红型寿险相继实施费改。

随着宏观环境变化,2019年8月,为进一步深化人身保险费率形成机制改革,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监管部门发布《关于完善人身保险业责任准备金评估利率形成机制及调整责任准备金评估利率有关事项的通知》,普通型养老年金或10年以上的普通型长期年金的评估利率由4.025%上限调至3.5%。

今年3月,原银保监会人身保险监管部组织保险行业召开评估利率座谈会,调研内容包括人身险公司负债成本、负债与资产匹配情况等。行业关于将评估利率从3.5%降至3.0%的呼声高涨,这意味着,预定利率上限也将降至3%。

观察:多措并举应对利差损

在20多年前,8.8%预定利率的人身险保单进入最后狂欢。之后,随着央行连续下调基准利率,中国寿险业第一次见识了利差损的“威力”。

可以说,寿险业作为经营长期业务的行业,面临的主要风险之一即是利差损风险。面对长期低利率趋势,寿险业未来该如何应对?

在全球范围内,利差损问题曾导致不少大型寿险公司倒闭。目前,保险业应对利差损的关键是做好资产负债匹配,一方面是期限匹配,另一方面是收益成本匹配。这要求保险公司在资产和负债两端更加精细化、专业化,并做好资产和负债联动。

在资产端,需要加强与负债联动,拉长资产久期,改善投资水平。保险投资与经济环境、市场环境紧密相关,过往10年中国保险业的投资收益达5.28%,能够覆盖保单成本,但挑战正日益巨大。以2022年为例,人身险公司年化财务投资收益率为3.85%,年化综合收益率为1.83%,创近年新低,并低于5%这一长期险投资回报率的精算假设。这种现实差距给投资端继续提升提出了要求,但也需要正视投资端的不小压力,需要保险公司降低投资收益预期,并在负债端降低成本。

从负债端来看,降低成本可以做的工作不少。

其中之一是,降低保险产品预定利率或保证利率,即近期备受关注的预定利率3.5%降至3%的消息所指。一定程度上,这为的是从源头防范利率下行风险,增强保险公司的稳健经营能力,更好保障客户利益。

与此同时,还可以优化业务结构,即降低保证利率的传统险业务比重,增加浮动利率的业务比重。这可以让保险公司更加从容地发挥自身优势,做得好的话,同样可以实现客户、保险公司的双赢。从全球看,经历过低利率环境的日本寿险业,应对低利率的举措之一即是如此。

除业务本身外,降低业务费用率以及降本增效,也是保险公司降低负债成本的关键。这也是监管部门近年来一再引导的方向。

责编:杨喻程

校对:高源

标签:

相关阅读

相关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