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科 > 正文

过度包装“毒舌”人设,只会毒害文艺评论生态-环球资讯

2023-06-07 16:16:44来源:红网  


【资料图】

日前,音乐综艺节目《天赐的声音》第四季火热播出,相关词条数次霸榜微博热搜。往季乐评人丁太升制造的热度尚未减退,本季中鉴音团与歌手的“互怼”便再次把节目推上“风口浪尖”。本次事件起因于第4期节目中乐评人梁源对演唱者小鬼王琳凯的犀利点评,质疑其表演情感与音乐素养,小鬼则以激烈言语回怼,不接受该评价。随后梁源连发多条微博公开“喊话”小鬼及其粉丝,言辞尖锐刻薄。

乐评人对歌手进行讽刺性的言语攻击故意“挑事”,类似的场景在综艺节目中早已屡见不鲜。抛开节目组的刻意炒作与恶意剪辑因素,乐评人极为主观化、刻板化的评判标准,过度尖酸刻薄的语言和高高在上的姿态,很难不令观众质疑其专业度与权威性。过度包装的“毒舌”人设,唯流量是从的商业标准逐渐取代着艺术标准,如此形势不利于文艺评论领域的长足发展。

音乐节目聘请专业鉴赏团点评表演,本意为以专业视角向大众普及流行艺术,提升大众审美品位,实现创作与评论的有效互动,从而促进艺术创作领域的良性发展。但仍无可避免被一些有心人钻了空子,妄图通过“歪门邪道”博取眼球,用出圈出格的极端化言论与行为赚取流量。

早在2021年丁太升便凭借着对说唱歌手VAVA的一番犀利点评“毒名远扬”,称“VAVA的音色,音质都很一般”,断言她不能称为一个优秀说唱歌手的代表。不仅如此,丁太升还在社交平台更新多条视频,散播对其他节目嘉宾的恶意评价,称“张杰的演唱巨土无比,乱飙高音胡乱炫技”。诸如此类“爹味”满满的毒舌点评收获骂声一片的同时,也博得了极高的关注度,引起众多文艺评论者的跟风效仿。如此病态化趋势在一定程度上腐蚀着文艺评论生态,文艺评论的价值标准与规范在此种不正之风下逐渐歪曲,偏离正轨。

2021年8月中央宣传部等五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强新时代文艺评论工作的指导意见》中指出,艺术评论应发挥价值引导、精神引领作用,营造健康评论生态,建强文艺评论阵地。这些一味追求所谓“毒舌”、并未对艺术创作提出建设性意见的乐评人,让原本应弘扬真善美的价值观,启迪大众音乐审美的文雅艺术节目,降级为散播假恶丑,扭曲大众审美品味的庸俗消遣节目。这类失职的文艺评论者,究竟是以理立论、以理服人还是胡搅蛮缠、以“赖”服人?他们营造的评论生态是健康向好的,还是乌烟瘴气的呢?这样的点评方式是建强了文艺评论阵地,还是阻碍了艺术创作呢?

爱尔兰著名评论家萧伯纳提出,职业的乐评人必须具有高尚的音乐审美鉴赏力,必须具备熟练的表达能力,必须是有经验的评论者。如上所述,乐评与影评、书评一样,都是文艺评论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共同肩负着提高文艺作品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的意义。文艺创作者应该把好这道引导大众艺术审美的重要关卡,尊重审美差异,雅俗共赏,建设性开展文艺评论。(刘佩欣)

标签:

相关阅读

相关词

推荐阅读